|
新聞標題 : 壽山高溫高濕使蛇類活動頻繁 自管處提醒民眾注意 |
【記者莊斐斯/高雄報導】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具有亞熱帶闊葉林特性,原本就偏濕熱的夏季,加上日前密集的降雨,也影響了壽山、半屏山地區的野生動物活動強度,尤其正處於繁殖期的有毒蛇類龜殼花陸續有山友目擊到他現蹤,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醒民眾在園區活動時應多加留意前方環境以及腳步踏向、手部觸摸的區域。 根據調查紀錄,生存在壽山地區的有毒蛇類包括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眼鏡蛇、雨傘節,通常他們為了避開干擾,會棲息在人類活動較少的區域,但由於環境的短期間顯著變化,會促使他們為了遷離棲息地(例如雨後積水)、尋覓食物(例如蛙類、鼠類)而往別處移動,而繁殖期間的護卵行為則增加他們對於周遭的敏感度。 日前曾發生,在登山口的店家因為整理環境時不慎被停留在角落的龜殼花咬傷,經前往備有該類毒蛇血清的醫院救治,目前已逐漸復原。根據專家推測,這事件即是與龜殼花遇到山區大雨而變動棲地,以及找尋民居附近鼠類為食的行為有關。近日也有山友回報,在石灰岩體的裂縫中發現有龜殼花的停留,據專家表示該處具有其繁殖地性質。 人類活動的戶外環境同時也是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而且蛇類因為演化使得外觀易融入環境,自管處提醒民眾至園區活動時,應盡量行走木棧道,並穿著長袖衣物及足部包覆性較佳的鞋子,避免進入植物生長茂密的小徑,勿翻動中空斷木或石塊,並避免在蛇類最活躍的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時段,在蛇類出沒的地方逗留,避免遭毒蛇咬傷。如不慎被蛇類咬傷,請牢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五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110/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