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標題 : 從日本紅回台灣 「復育台灣原生種扁實檸檬暨農產生技研發產學合作」發表會 台灣大樂檬公司與屏科大產學計畫與技術移轉簽約 |
【記者謝昭雄/綜合報導】原本在台灣已近絕跡的原生種扁實檸檬(俗稱台灣香檬),經過台灣大樂檬公司葉文陽先生經多年努力,復育台灣本土香檬,使其在台灣恢復蓬勃生機。這次台灣大樂檬公司與屏科大生物科技系鄭雪玲教授與張誌益教授合作,利用生科技術進行香檬生物活性物質研究並開發出更多元的產品。11月8日上午10:30於該校生技大樓3樓會議室舉行「復育台灣原生種扁實檸檬暨農產生技研發產學合作」發表會,除展示台灣香檬的復育成果外,也將開發研究的新產品一同發表。同時,屏科大張金龍校長與大樂檬生技丁念慈總經理共同簽署產學計畫與技術移轉合約,農糧署姚志旺副署長、農學院徐睿良院長、生物科技系胡紹陽主任、鄭雪玲教授、張誌益教授、陳又嘉教授、大樂檬生技丁念慈總經理、葉文陽先生、張國華先生、邱詩涵小姐、陳盈成先生、彭貞瑀小姐、張晴小姐、呂勁漢先生等人共同見證簽約儀式,並揭開香檬果汁中較少為人知的有效成分外,產學合作面上也將共同攜手開發新的香檬生技產品。 農學院徐睿良院長表示: 「過去的研究已顯示香檬外皮具有高含量的川陳皮素(Nobiletin)、橘皮素(Tangeretin)等多甲氧基黃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商業價值潛力無窮。」。 屏科大生技系鄭雪玲教授指出: 「透過生物科技的專業發現有機栽培的台灣香檬,除傳統果皮的有效成分外,更發現果汁中也具有高量的橙皮苷(Hesperidins),或稱維他命P。除傳統的果汁產品外,屏科大也提供發酵技術,透過專業的製程使香檬果汁中具有益菌參與發酵,菌株能產生胞外多醣,這種胞外多醣被確認具有很多高價值功能,且已取得中華民國專利(專利字號I562780)」。 該校生物科技系鄭雪玲教授、張誌益教授等研發團隊,以細胞生物學與天然物化學專業證實香檬除了果皮具有柑橘類普遍擁有的川陳皮素、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黃酮化合物,更發現有機栽培的香檬汁具有高含量的橙皮苷,如此一來可避免食用苦澀味重的果皮來獲取功效,而是直接飲用與檸檬汁風味相近的香檬果汁,即能攝入橙皮苷並獲得其生物活性。未來研發團隊將持續攜手大樂檬公司共同開發出氣泡水、冰棒、果乾、冷凍果肉、冰磚等一系列產品,拓展台灣香檬的產品,提供市場多樣的健康選擇。 台灣香檬產季以夏、秋季(7-10月)為主,其他時節產量較少,除透過冷凍保鮮外,生技系團隊將透過益菌發酵香檬原汁,將其養分轉換釋放,可生成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等香檬精華外,更是含有多酚、胞外多醣等機能性成分的香檬多酚,其口感厚實且比香檬原汁更具機能,帶有恬淡果香又不似果醋的酸味與刺激,未來將於各超商販售,可望成為想喝香檬又忌酸的消費者之最佳選擇。 此次生技產品的開發,是產學相互加值的優異成果,借助農業界栽培有機生產香檬原物料,聯手屏科大生技實力的加值開發,將產值延伸至對人體、環境健康的天然保健食品,不只創造農產價值,更對食品安全及一體健康有更大的助益。 >>>>>>>>>>> 台灣香檬小知識:扁實檸檬(學名:Citrus depressa),俗稱臺灣香檬,客家人稱之為「山桔仔」,閩南人稱之為「酸桔仔」,是台灣原生植物,台灣大學台北帝大時期田中長三郎教授所命名,與檸檬、柚子、柑橘等同屬芸香科植物。早期發現於台灣東部以及日本沖繩,由於台灣以前較少人食用,野外已近絕跡。台灣香檬富含川陳皮素(Nobiletin)、橘皮素(Tangeretin)等多甲氧基黃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與維他命C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現已有果汁、醋、糖果、餅乾、膠囊等多種產品上市。扁實檸檬在沖繩被當地人視為養生聖品,需求量龐大,但因當產量不足,日商轉向台灣採購香檬回日本加工,也促使香檬種植面積日趨擴大,並開發出許多加工品,成為農業界的明日之星,較為可惜的是,目前栽種的方式多採用慣行農法,若能大量採用有機栽培,將可提供市場更具健康價值的香檬產品。 圖說:從日本紅回台灣 「復育台灣原生種扁實檸檬暨農產生技研發產學合作」發表會 台灣大樂檬公司與屏科大產學計畫與技術移轉簽約 111/11/09
|